4月22日,在春意正浓的学校犀浦北苑校区,服装学院举行“春日雅集——刺绣设计与工艺231班蜀绣作品展”。遴选展出的80幅学生佳作,以单面绣、双面绣为艺术载体,让千年蜀绣的针脚穿梭于青春灵感之间。每一幅绣品都是非遗技艺与当代创意碰撞的结晶,生动诠释着非遗传承的蓬勃生命力,彰显出新时代非遗传承者的创新活力与文化担当。

展览中,单面绣佳作《孔雀》以蜀绣传统晕针技法为笔,精妙勾勒出版画般的层次肌理,刚柔并济的针脚将孔雀翎羽的华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双面绣《洋葱熊猫》大胆突破传统双面绣的题材边界,将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与充满生活气息的洋葱元素巧妙融合,灵动鲜活,趣味横生,令人眼前一亮。一幅幅展品独特的创意、精湛的绣工相得益彰,引得参观师生纷纷驻足,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本次展览以匠心为笔、技艺为墨,将学生从入校学习技艺和创作的作品,到不同学阶的学习成果进行充分展示,全景式呈现了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团队深耕教学沃土的育人硕果,更以多元视角展现了新一代蜀绣传承者对非遗技艺的创新实践与鲜活表达。这些凝聚着传统智慧与现代审美的作品,既是师生传承匠心的生动见证,更是蜀绣技艺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的鲜活缩影。
服装学院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锚定“非遗活化”目标,构建起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4届超百名专业人才,为蜀绣非遗传承事业持续输送生力军。
专业教学团队创新打造“技艺+文化,大师+教授”双轨育人模式,将传统蜀绣技法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师们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引入公司真实项目与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从设计构思到成品落地的全流程技能。通过校企合作的实战演练,学生们开发出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蜀绣创新产物,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更以年轻化的设计语言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助力蜀绣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蓬勃生机。
全国黄大年教师团队(蜀绣)负责人朱利容教授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推广,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蜀绣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还要依靠新生力量的不断融入。要坚持“非遗与时尚共生,文化与技艺并重”的教育理念,培养更多优秀的蜀绣专业人才,让蜀绣非遗文化继续为新时代赋彩。

